自行車上的黑河自行自如 車載新風
市民自發(fā)呼吁:請愛護公共自行車。王殿杰攝
市民刷卡取車。本報記者 那可攝
文/攝 本報記者 那可
我國曾被稱為“自行車王國”,是世界上擁有自行車最多的國家。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(fā)展,尤其是城市交通的日漸發(fā)達,自行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已漸成記憶。而近年來,發(fā)端于歐美發(fā)達國家的公共自行車項目,因其環(huán)保、健康、低碳備受追捧。在我國,當城市交通病不斷涌現,污染、擁堵日益透支著人們對于城市交通的熱情和信心時,自行車再次駛進城市生活,公共自行車也作為一種新機制,迅速為我國城市所接納。
掃描我國公共自行車的發(fā)展狀況,在江浙閩粵等省份可謂遍地開花。但在我省,尚屬新生事物。而這一新生事物就花開我省黑河,不僅僅開我省風氣之先,在整個東北三省也屬首例。根據經營公司統(tǒng)計,在該公司參與公共自行車業(yè)務的諸多城市中,黑河借還車率最高,可謂是小城新風貌,小城大文明。近日記者走進黑河,探尋公共自行車在黑河成功的關鍵。
1、翠綠風景 出行新風
7月4日,記者來到了盛夏中的黑河市。走在街上,不時會有翠綠色的自行車從身邊閃過。熱心的市民告訴記者,這抹“綠色”就是公共自行車。沿著一條馬路走,每隔一段距離,就能看到一排排的橙色鎖樁,鎖樁旁邊停放著數量不等的綠色自行車,相當于公共自行車的“車站”,取車還車,只需刷一下卡。就是這樣一個清新、簡單的公共自行車項目,一個月以來正在“顛覆”著黑河人的出行觀念。
記者在市中心的中龍市場站蹲點。半小時內,取車還車市民超過30人次,平均每次還取車時間不超過一分鐘。記者隨即采訪了幾位市民。
王維良是一名銀行職工,他說自己一直是“騎車一族”,但過去騎車和騎公共自行車完全是兩個感覺,那時上班總擔心沒有鎖車的地方,下班怕丟還得把自行車扛進樓道。有了公共自行車,過去的擔憂全沒了。幼兒園教師王女士說,自從公共自行車項目啟動以后,王女士一次公交車都沒有坐過。而更令她滿意的還有服務質量,如高峰期一些站點的自行車都被取光了,打個電話馬上就有工作人員來送車。市民焦先生說,公共自行車所帶來最大的改觀莫過于觀念上的變化。過去人們攀比開私家車,現在都把騎公共自行車當做時尚。
記者了解到,在黑河市任何16到65周歲的公民或外籍人士憑身份證、護照在公共自行車站點預交300元押金,都可以擁有一張黑河市公共自行車使用卡。憑這張智能信息卡可以在公共自行車??奎c提取一臺自行車使用,一個小時內免費,超過1小時每小時1元。由于門檻低,自項目伊始百姓的熱情就空前高漲,通過各種方式提出意見和要求。翠綠色的自行車、橙色鎖樁都是百姓自己選的??梢哉f是百姓和政府聯手打造了這道翠綠的風景線。
2、因地制宜 事半功倍
公共自行車在黑河取得成功,離不開百姓支持。但政府采用什么樣的經營管理模式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。帶著這些疑問記者來到黑河市城市管理行政執(zhí)法局。
市政科科長李寶生向記者介紹說,2011年在與浙江企業(yè)家會談招商時,浙江公共自行車項目引起了相關領導的興趣。黑河市有著路況條件好,旅游外貿城市的先天優(yōu)勢,考察引入公共自行車,便被提上日程。
據了解,目前我國公共自行車項目,分三種模式,一是杭州這樣的大城市,廣告招商,企業(yè)運營;二是政府組織公司經營;三是一些中小城市由企業(yè)經營,政府監(jiān)管、考核。結合黑河小城市的實際狀況,大家都認為第三種模式最合適。于是黑河市城市管理行政執(zhí)法局以5年投入1040萬元,每年208萬元的價格與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車系統(tǒng)有限公司達成協(xié)議。日常運轉由公司完成,政府負責監(jiān)督考核。
今年5月27日投入運營至今,黑河公共自行車項目累計辦卡8500余張,借還車82萬余次,平均每天借還量都在2萬次以上。首批1000輛自行車、1300個鎖柱、52個站點供不應求。為此黑河市又新投放500輛公共自行車,并將站點陸續(xù)推廣到市郊大學、部隊等地。
李寶生說,黑河公共自行車取得成功,先是選對了路,此外又細心借鑒了不少巧辦法。比如自行車采用實心胎,不漏氣、不爆胎,使用安全,維護成本低。同時自行車采用防拆卸技術,且用件均不是標準件,最大程度降低被偷盜和損壞隱患。采用防雨防塵耐腐蝕的鋁合金材料,就不用建高價的防雨站點?!耙辉恍r”的延時費也有科學性,有些城市如張家港騎車不收費,結果市民就把公共自行車推到了家里當“私家車”,而政府再想收費,又引發(fā)市民額外的不滿。黑河成功吸取了這些經驗,因此公共自行車運營事半功倍。
3、服務貼心 市民傾心
隨后記者對公共自行車的運營管理日常工作進行了采訪??头恐鞴懿芾诮榻B說,“工作太輕松了,所有的空車位數量以及調度車輛位置均在電腦屏幕上一目了然。哪里需要車直接打電話就能調度了。調度工作,兩個人兩臺電腦就能搞定?!?/p>
曹磊介紹,隨著經驗積累調度工作越來越得心應手。比如了解到哪個區(qū)域下班居民多,哪個地方晚上鍛煉的多,就可以提前預備好車位。工作做得好百姓認可度就高。
百姓不僅關注,還用實際行動支持公共自行車項目。項目剛啟動不久,黑河市戶外運動聯盟就在網上發(fā)起“低碳環(huán)保,綠色出行”的公益活動。帖子剛發(fā)出,立刻吸引大量市民支持?;顒赢斕欤S多人都在身上貼上“請愛護公共自行車”的標語提示。
城市管理行政執(zhí)法工作人員王殿杰,感慨地說,過去花費上億元的市政建設,也未必讓百姓這么開心。如今一年208萬的投資,讓民心貼的更近了。
4、不斷完善 遠景可期
公共自行車項目得到廣泛認可,但在專業(yè)人士看來,仍有一些問題亟須解決。
首先黑河并沒有自行車專用道城市綠道。盡管當前騎車出行一直很順暢,但若將目光放得長遠一些,以黑河日均新增車輛50臺的現狀看,或許不遠的一天,機動車就會和自行車“搶道”。
另外,當前黑河鼓勵自行車在人行道上騎,并將人行道的幾百處下道口改成緩坡,實現“無間斷”。對比先進的城市,這樣的車道顯然有些寒酸。譬如中山市在引進公共自行車的同時修建了塑膠綠道,總花費達2億元。同時由于氣候限制,黑河公共自行車使用期限也較短,只能在4月1日到10月30日這個期間運營。高昂投入、季節(jié)限制等現實原因,都在一定程度影響著黑河公共自行車項目的發(fā)展。
此外作為邊貿城市,缺乏俄文說明也是該項目的“軟肋”。不就是加段俄語嗎?說易行難,管理方也有自己的苦衷。據了解,每個站點控制臺“版面”都有限,寫漢語的指導說明就幾乎全占滿了,再加上不同語種表述效率不同,說清同樣的內容俄語往往要比“方塊字”長出一截?,F在管理方主要通過發(fā)放俄語宣傳單的方式,讓俄羅斯公民多了解公共自行車。
記者也了解到,下一步黑河將采用薄膜芯片技術,實現“刷手機”存取車。而在經營公司開展業(yè)務的多個城市也將啟動“一卡通”業(yè)務,屆時只要手握一張黑河的卡,出差、旅行到這同一公司開展業(yè)務的其他城市,都可以自由使用該市的公共自行車。
來源:黑龍江新聞網-黑龍江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