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州公共自行車越轉越順暢
今年投放使用的新自行車(資料圖)
本報記者 宋昊陽 通訊員 杜峻 劉廣來
2010年,青州“試水”公共自行車,當時只投入了75輛公共自行車,在主干道上設置了3個站點,市民雖對這一切滿含新鮮之感,但真正辦卡騎車的卻基本沒有。
100輛車、200輛車……青州公共自行車開始迅速增加,站點的數(shù)量規(guī)模也在迅速擴大,到2012年底,青州公共自行車總量已達10000輛,站點已達到506個,監(jiān)控攝像頭、自行車綠色通道、公共自行車管理服務公司等相關配套設施陸續(xù)設立。
如今,出門騎公共自行車在青州已經(jīng)成為一種時尚,公共自行車的“青州模式”也發(fā)展地越加成熟。
以前少人用,現(xiàn)在成時尚
2010年10月,青州市政府與交通部門開始“試水”公共自行車,初期,相關部門只投入了75輛公共自行車,在主干道上安置了3個站點,市民對于這一切滿含新鮮之感,但真正辦卡騎車的基本沒有。
如今,記者在青州的大街小巷中,隨處可以看到騎橙色的公共自行車的市民。12日,青州
范公亭站點的管理員王璐告訴記者,公共自行車剛在青州出現(xiàn)時,有不少市民還是不太習慣,每天前來辦卡的市民少之又少,偶爾有幾名前來問詢的市民,也是經(jīng)常詢問“這些自行車怎么使用”等問題,還有不少市民抱怨收費偏高,送還不易等問題。
2012年初,青州投放的公共自行車已經(jīng)達到3000輛,站點已經(jīng)從主干道上的3個,擴展到了205個。到了2012年5月份,公共自行車數(shù)量已經(jīng)達到10000輛,站點達到506個。
12日,在范公亭站點,一位前來還自行車的市民王瑞華告訴記者,他在一家保險公司工作,以前一直開車上下班,但自從去年家門口和公司門口都設置了公共自行車站點之后,他便選擇了“出門借車,到達單位還車”的出門方式,既綠色環(huán)保,每月又節(jié)約了500多塊錢的油錢,還鍛煉了身體。
采訪中,青州交通局城鄉(xiāng)公共交通服務中心副主任劉廣來告訴記者,只有增加車輛和站點數(shù)量,讓市民覺得公共自行車的確能夠帶來實用性,他們才會接受這一事物。如今,騎公共自行車出門,已經(jīng)成為青州人的一種時尚。
收費很實惠,基本不覺貴
記者了解到,目前,青州的公共自行車采取對外租賃的方式,青州市民憑身份證,在交200元押金和100元消費充值后就可辦理個人卡。憑個人卡可在各公共自行車租賃點借、還自行車,借自行車1小時內免費,超過1小時后每小時收費1元。而外地游客卡按10元/天收費,時間不限。
然而,在實際使用中,不少市民其實并不需要額外繳納租賃費用,這也是公共自行車受歡迎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12日,在范公亭站點租車的市民陳芙女士告訴記者,她家和單位附近目前都設置了自行車站點,由于租賃自行車的收費方式是超過1小時后才收費,而她每天從家附近的站點租來自行車后,騎到單位附近的站點再歸還,這樣用不了20分鐘,因此不用繳納租車的費用,這樣的租車方式也在他們單位的同事之間非常流行。
陳芙還告訴記者,其實這樣“免費”的租車方式并不僅限于從家里到單位的路程,只要是在青州市區(qū),幾乎到哪里都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到達,包括商場、銀行、餐館等,由于現(xiàn)在自行車站點比以前多了很多,因此借車還車也十分方便,她去年充值的100元自行車卡,到現(xiàn)在只用了5元左右。
除此之外,青州的公共自行車還向外地游客開放。負責農(nóng)夫山泉青州市場的業(yè)務員趙先生為了業(yè)務方便,到青州公共自行車中都財富廣場站辦了一張游客卡。有了公共自行車,他一天能跑30多個門店。因為跑的門店比較集中,騎自行車比打的方便,還節(jié)省費用,一天十塊錢就夠了。
由于這樣近乎免費的租車方式,公共自行車在青州越來越受到歡迎。12日,記者從濰坊市交通局了解到,截至目前,青州共辦理公共自行車卡3.2萬余張,每天騎行公共自行車的人數(shù)平均達8500人次以上。
青州交通部門人員介紹,目前的公共自行車運營收入,還是以政府投資為主,由于不依靠租賃費用收入,因此可以最大程度地給市民優(yōu)惠的租賃政策,更好地讓市民接受并喜愛公共自行車這一公共交通工具。
2012年的9月22日“無車日”,青州更是舉辦了自行車環(huán)城活動。公共自行車,正在逐漸成為青州人的一種文化。
專人調度維修,保證有車可用
在青州開設公共自行車不久后,一項新的問題出現(xiàn)了,那就是不少自行車出現(xiàn)了損壞的情況,部分市民在想租用自行車時,卻發(fā)現(xiàn)很多車輛都無法使用。
青州市民唐先生告訴記者,2011年時,他有一次在泰豐購物廣場附近時,準備在自行車租賃店租一輛自行車回家,可是在刷卡機上連續(xù)刷了三四輛自行車,都被提示自行車鎖損壞無法使用。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一輛可以使用的自行車,騎了沒多遠,車鏈子就掉了,這讓唐先生很郁悶。
青州市交通局人員告訴記者,起初,公共自行車確實存在著不少車輛損壞的情況,其中,有些是車輛維護不到位導致的車輛損壞,有些是人為損壞的。針對這一情況,2012年,青州交通部門專門設立了凱程公共自行車租賃管理服務有限公司,公司共有80多人,專門負責公共自行車的維修、售卡等。
此外,記者了解到,到2012年11月為止,青州市區(qū)各個自行車租賃點都安裝了監(jiān)控設施。
目前,青州的公共自行車不僅監(jiān)控設施齊全、維修設備到位,而且在部分街道設立了紅色的“自行車綠色通道”,供騎自行車的市民通過。并且還有10多輛專門的自行車調度車,以供各個站點的車輛調度使用。
政府出資,公司運營
記者了解到,凱程公共自行車租賃管理服務公司的人工、維修等運營成本,全部由政府負擔,而這些錢只能占到支出費用的一部分,公共自行車的系統(tǒng)建設費用和車輛費用,也給政府財政帶來了不小壓力。
2011年,在公共自行車系統(tǒng)建設上,青州財政拿出的錢是1000多萬元。而在今年,記者獲悉,總采購資金達到了1700余萬元。
青州作為全國百強縣市,2011年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1.7億元。但面對如此巨額投入資金仍感掣肘,有資料顯示,青州一度發(fā)動了地方大量企業(yè)進行了捐款,數(shù)額達到數(shù)百萬元。
青州凱程公共自行車租賃管理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胡智劍告訴記者,下一步準備通過站點車棚投放廣告的方式,為后期運營管理減輕負擔,但財政仍需“拿大頭”。記者獲悉,今年青州市政府在《關于加強公共自行車系統(tǒng)建設管理的實施意見》中,明確規(guī)定市財政每年列支1000萬元用于公共交通建設,其中部分資金保障公共自行車的管理運營、維護更新。
胡智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,以每天公共自行車日均使用8500次,每次騎行500米計算,一天下來自行車的騎行距離能夠達到4250公里,幾乎能夠橫貫中國東西距離,這樣省下的汽油、少排放的汽車廢氣量更是可觀。
在青州,政府撥款、公司運營的公共自行車模式,已經(jīng)受到廣大市民的認可。目前,公共自行車的“青州模式”固然還存在著需要解決的問題,但是不可否認的是,“青州模式”已經(jīng)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。
來源:齊魯晚報